談完了NBA在世界盃仍扮演重要角色後《2023世界盃》世界盃雜談(一):失敗的是美國隊,而不是NBA,本篇聊聊美國面對奧運如何重返榮耀。讓Stephen Curry(畢竟他也沒有打過奧運嘛)還有LeBron James等宿將出征是最快、最立即解法之一,但他們年齡已高,傷病風險大,看到他們的機會很難評估。
補強勢在必行,特別是禁區和大型側翼部份。
美國這次世界盃兩大弱點在籃板、禁區防守,複賽連續兩場對蒙特內哥羅、立陶宛籃板被抓爆,禁區守護神中鋒Jaren Jackson Jr.(簡稱JJJ)缺點一覽無遺。JJJ雖然防守威嚇力十足但不擅長面對低位重型推土機,籃板能力以中前鋒來說頗有不足。另外JJJ在NBA或FIBA都非常容易陷入犯規麻煩,讓美國因為失去護框好手導致防守強度大幅下滑。
其他禁區組中Bobby Protis沒有護框能力、身材不夠粗勇,Paolo Banchero攻優於守、防守判斷不好且經驗差,Walker Kessler太菜、會蓋鍋但無法換防,攻擊部分更會讓球隊陷入四打五,三人都有大問號無法提供穩定禁區攻防。
美國熱身賽開始只要JJJ不在防守落差明顯,JJJ同時具備外線能力、可以護框、又能換防到外圍的能力無可取代。對立陶宛一戰JJJ第一節兩犯、上半場三犯,最後只打15分鐘犯滿畢業,即使整場比賽有美國最佳的+/-值,然而上場時間過於短暫幫助有限。
找來攻守兩端可以直接宰制的中鋒最快,於是同時擁有美國、法國兩大強權國籍的超級中鋒Joel Embiid成了最快解決方式。不過一來Embiid要代表哪國出賽是未知之處,二來容易受傷的屬性能不能加班打國際賽也是問號,暫且放在一邊不談。
解決禁區問題成為首要之務,再次凸顯騎士中前鋒Evan Mobley沒能入選的遺憾。Mobley年輕、沒打過一級國際賽,還是2022-23球季防守第一隊成員,即使身材單薄無法長時間扛中鋒,投射不穩定、攻擊產出有限,但是防守鐵定能幫到大忙。他還能幫忙高位策應傳導,彌補美國這次中樞完全沒有戰術中心的缺點,找他加入一次解決數個缺口。
除了Mobley外美國還能找誰呢?東京奧運主戰中鋒Bam Adebayo是頭號人選,護框能力不到頂尖但防守範圍超大,高度不夠但運動能力超強,可能是現今最能執行全換防的禁區球員。明年巴黎奧運Adebayo剛滿27歲仍有可能為國效力。
東京奧運美國還有Draymond Green這位前最佳防守球員,勇士小球陣容的關鍵存在,即便Adeabyo下場後美國仍能維持一定禁區防守和換防能力。這屆世界盃美國少了功能相似的球員,更不用說Adebayo和Green手遞手、高位策應、擋切走位的品質都是一流水準。
如果可以,2023季後賽再次擦亮防守招牌的Anthony Davis更能顯著提升禁區實力。健康時Davis是現役NBA最強防守者,攻擊部分即使投射不穩定仍能有貢獻,過去也曾代表國家出征,然而年齡、健康因素讓Davis的出賽充滿不確定性。
如果單把眼光放在年輕長人身上,那麼騎士中鋒Jarrett Allen是潛在可能人選。Allen曾在2016年代表美國出戰U18美洲賽,接下來未曾披上星條旗球衣出征。
他在防守端能護框、鞏固籃板,換防後對於速度型球員也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可說是數一數二的中鋒。進攻部分威脅僅在禁區附近,傳球沒什麼威脅性,還好擋拆終結能力相當優異可以彌補。明年他會是26歲正值巔峰,假使能打應該有不小的幫助。
假設想要找一位傳統型大黑柱,那麼尼克中鋒Mitchell Robinson是可能人選。不過此君純粹是禁區苦力,雖然很會打火鍋、狂抓進攻籃板,不過對於戰術執行能力有限,在Kerr體系下有可能只是擺設而已。直接找Kevon Looney還比較好用?
其實長人部分美國選擇不多,2022-23球季擅長擋人和高位策應的中鋒大多是外籍。Domantas Sabonis(立陶宛)、Steven Adamssu(紐西蘭)、Deandre Ayton(巴哈馬)、Jusuf Nurkic(波士尼亞)、Ivica Zubac(克羅埃西亞),別忘了當今第一的Nikola Jokic(塞爾維亞)。因此傳統禁區球員之外,美國需要能支援到禁區的大型側翼。
glacier1943
筆者的評選標準到底是甚麼? 先批 JJJ, 然後一票要不矮, 要不防守不行, 要不接應走位不行, 乾脆一點啦...就說要歸化 Jokic 不就好了...太年輕是問題?...這次日本隊平均 24 歲...就鬼島覺得應該平均 80 歲才夠熟到爛掉啦!
馬特洪峰
美國人過去很少選超過30歲的球員打國際賽,有的話名額也不會太多。大概是這樣
Aming Tābha
想問一下Myles Turner如何呢
馬特洪峰
2019試過了。 他抓不到籃板跟JJJ很像,換防能力稍差但比較不容易犯規,一樣扛不住重型武器。 還是選年輕的JJJ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