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也毫不意外的,SGA將在休賽季代表加拿大參加FIBA籃球世界盃,進攻空間小的FIBA賽制,曾經讓許多NBA球星不適應,且SGA的進攻熱區主要在中距離與油漆區內。
加拿大也不像眾多的歐洲球隊一樣,球員們一起打過好幾年的國際賽,他們的陣容非常不固定(經驗最豐富的是2010年就有打過世界盃的Kelly Olynyk),總教練Jordi Fernandez(國王的助教)也是第一次執教國家隊。因此,首次參加成人國家隊的SGA,並不被認為能留下多好的成績。
初試啼聲
小組賽除了實力差距過大的黎巴嫩,對上法國和拉脫維亞時,SGA的表現幾乎是複製貼上,Batum的貼身防守與拉脫維亞的高度優勢,讓他在比賽前段打的不太理想,但SGA的調整能力很好,如果對手沒有對他祭出針對性的防守策略(包夾或聯防之類的),他還是能在下半場還擊,用高效率拿下高分。
來到複賽,SGA開始遇到更高頻率的包夾,巴西的嚴防與高大的禁區陣容,加上接應為主的隊友RJ Barrett與Nickeil Alexander-Walker手感不佳,無法分散防守壓力,使SGA首次命中率低於五成(也是本屆唯一一場)。
小組賽之後
下一場面對win or go home的壓力,SGA罕見地在第三節中毫無表現,在作為球隊王牌,他仍能在關鍵時刻站出來,離終場結束不到兩分鐘時,分別用一個高難度的三分打,與一記接近三分線的中距離跳投幫助球隊(最後關頭也六罰全中),配上Brooks的神奇表現,讓加拿大拿到8強與巴黎奧運的門票。
8強對上斯洛維尼亞,本來是一場兩邊年度第一隊球星的精彩對決(SGA vs Doncic),到了下半場卻被裁判的偏頗吹判奪去了風采,但回到SGA的表現本身,就算沒有那些罰球,他的表現也是毋庸置疑的優秀,末節斯洛維尼亞一度追到個位數分差時,SGA更是用連續的進球和搶下進攻籃板來穩固勝局。
挑戰與弱點
到這邊為止,SGA其實沒有在國際賽受到太多的挫折,儘管因為沒有防守三秒,讓他踏進油漆區的頻率降低,但SGA還是能透過攻防轉換的early offense與中距離等手段,去刁鑽的撕裂防線,最大的缺點大概就是命中率不到三成的外線命中率。
而四強賽的對手塞爾維亞,可說是完全利用了這個弱點。
塞爾維亞的策略很單純,就是完全封鎖SGA的出手空間,從籃下到三分線內持續的給予壓力,第一線的防守者Aleksa Avramovic非常難纏,就算被SGA搶到第一步空間,也會在側面持續施壓,等待隊友的聯防支援,再加上內線有Nikola Milutinov坐鎮,讓SGA整場都只能被迫傳球(全場僅8次出手拿到15分)。
且塞爾維亞的防守輪轉與補防效率都很漂亮,就算防守是集中在SGA身上,也不會讓其他人得到舒服的出手空間,SGA也在這種極為被動的局面下變得焦躁,甚至在Logo區域附近被Avramovic一對一抄掉球,最後也就這樣輸掉了比賽。
銅牌戰的對手美國,毫不意外的派出Mikal Bridges和Austin Reaves輪番伺候SGA,但他們的協防品質不如塞爾維亞來的好,且有控球底子的SGA,在經過一整個世界盃的主控歷練後,面對包夾過後的傳球選擇也已經進步許多,全場不只用高命中率攻下31分,也送出個人新高的12助攻(一方面也是因為本場Dillon Brooks的神奇表現),延長賽更是連得5分穩定軍心,最後也讓加拿大獲得隊史第一面世界盃獎牌。
總結
SGA本次的世界盃之旅絕對是成功的,儘管冠軍後衛Jamal Murray因傷缺席,使SGA必須以主控的身份,帶領著一群不太熟悉的隊友(除了隊友Lu Dort與表弟Nickeil Alexander-Walker),但他依然在規則與球風與NBA完全不同的世界盃上,證明了自己仍然是那個場均超過30分的頂級球星,入選了世界盃最佳五人,也在同一年解鎖了NBA+FIBA第一隊。
但缺乏外線的短版依然存在,塞爾維亞的內縮與聯防,很明顯就是衝著這點而來,倘若SGA將來能夠加強擋拆後的外線跳投,或是自行運球後的Pull up,他就可以懲罰這種類型的防守陣形了,相信他本人也有意識到這一點。
Shai Gilgeous-alexander本次世界盃數據:
24.5分
6.4籃板
6.5助攻(僅有1.4次失誤)
1.6抄截
投籃三圍54.4%/30.0%/88.7%